在線客服
1993713816
隨著四川省寧南縣白鶴灘水電站蓄水發電,部分桑園被淹沒、勞動力短缺、用工成本增加以及產業后勁不足等問題,成為制約寧南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攔路石。為實現蠶桑產業機械化、規?;?、省力化轉型升級,寧南縣積極開展人工飼料養蠶實驗,探索蠶桑產業新道路。
為探索家蠶人工飼料育的可操作性和技術方案,寧南縣蠶業部門在松新、竹壽、寧遠等3個片區開展了“小蠶人工飼料育(1-2齡蠶)+大蠶桑葉育”試驗。蠶品種主要有781×7532、茗山×碧水、優食一號等3個品種,試驗結果顯示,人工飼料育與桑葉育產繭量基本持平,試驗獲得初步成功。
據技術人員介紹,小蠶人工飼料養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:一是能降低小蠶共育成本。由于人工飼料育在無菌飼養環境下飼養,加之高標準養蠶設施,小蠶共育期間每齡期只需給料1次,能大大降低共育成本。二是能增強蠶兒體質減少蠶病發生。小蠶在無菌條件下飼養,每天無需進行蠶體、蠶座消毒,在節省勞動力的同時能有效減少病原與蠶兒接觸機會,明顯減少蠶病發生。三是能提高桑葉產值。采用人工飼料育后,1~2齡期使用飼料,全齡張種用桑量明顯減少,能有效提高桑葉產值利用率。四是實現蠶桑產業機械化、工廠化的有效途徑。與傳統養蠶比較,人工飼料育是蠶業走向機械化、工廠化發展的關鍵技術,它產出的蠶絲質量不亞于傳統桑葉養蠶的質量,可以達到6A。
但人工飼料養蠶仍然存在問題。一是目前飼料生產缺乏標準,并且缺乏適宜不同蠶區的人工飼料適應性蠶品種,導致育蠶效果不穩定。二是3齡起蠶轉桑葉育蠶農技術水平不高,導致蠶兒發育開差大,大蠶蠶體批次多,增加了勞動力的投入。
人工飼料養蠶是蠶業技術革命上的一次創新,寧南縣作為四川省養蠶第一大縣,將繼續奮勇前行。